(资料图)
来源|金融时报,原题《多家银行关停这项业务!》 文|张冰洁 扫码付款、扫码骑车、扫码点餐……在移动互联网时代,大多数人都已经成为了手机扫码的“熟练工”。 为了迎合大众习惯,近年来,各家银行也陆续推出了ATM二维码存取款功能,让网点金融服务更加便捷。 如今,这项业务正在渐渐淡出公众的视野。 近日,中信银行发布公告称,将于1月7日起,关闭存取款一体机无卡存款(二维码存款)功能。业内专家预计,未来将会有更多银行逐步关闭此项业务。 “扫码存款”业务被陆续叫停据悉,ATM二维码存款业务是一种无卡存款的方式。使用时,用户只需要在 ATM 机上找到这一功能,登录手机银行扫描二维码选择存款账户并输入密码就可以在 ATM 机存入现金,不需要携带银行卡和存折。 《金融时报》记者发现,中信银行并非第一家下线ATM二维码取款业务的银行。自去年以来,已有全国各地多家商业银行陆续取消该项金融业务。 2022年8月15日,中国建设银行在其官网发布了关于停止ATM二维码存款业务的公告。公告显示,由于业务调整,自2022年8月19日起,该行将关闭ATM二维码存款功能。 随后,中国银行、广发银行以及招商银行迁安支行也相继发布公告,停止ATM二维码存款功能。 据了解,建设银行、中国银行以及广发银行的 ATM 二维码存款功能已分别于去年8月19日、8月29日以及9月3日关闭。近日,《金融时报》记者在实地走访北京地区银行网点时发现,目前上述三家银行的ATM 机均已无法找到二维码存款功能。 针对多家银行关停ATM二维码存款功能的原因,业内专家普遍认为,主要是出于用户使用度和安全性的考量。 “银行关闭ATM二维码存款功能,一方面是这项功能使用人数并不多;另一方面,该业务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,由于无法准确识别存款人的身份等因素,加大了银行对反洗钱监管的难度。”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对《金融时报》记者表示。 低频功能或将逐渐成为“弃子”在上线之初,ATM二维码存款功能是银行顺应消费者支付习惯、提升金融业务便捷性的一项创新。 “然而,由于该功能在手机硬件、ATM终端的相关操作较为繁琐,并没有实现其便利居民存款的初衷,客户体验并不好。”吴琦受访时称。 《金融时报》记者在银行网点调研采访时发现,有不少中老年客户的使用反馈也印证了专家的上述观点。 “‘扫码存款’这个功能不好用,需要手机扫码验证,对于我们老年人来说太复杂了,不如直接拿着银行卡到柜台办理,还更加安全。”在北京地区某工商银行网点内,受访者李阿姨表示。 同时,随着移动支付的兴起,用户的现金使用频率降低,各家银行ATM机也逐渐黯然失色。 去年8月2日,人民银行发布的《2022年第一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》数据显示,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,ATM机共有93.67万台,较上季度末减少1.11万台。全国每万人拥有ATM机具6.63台,环比下降1.17%。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表示,“对于当前整个市场来说,ATM二维码存款功能可能仅适用于一些比较小额的特殊情况,现在现金使用频率减少,用ATM进行二维码进行存款,意义并不大。” 值得注意的是,“扫码存款”功能的下线并非意味着无卡支付的消失。建设银行在公告中提到,该项业务关停后,客户仍可持建行银行卡、选择无卡无折存款服务或开通“刷脸办”服务功能办理ATM存款业务。 谈及ATM相关功能的未来发展趋势,吴琦对《金融时报》记者表示,“ATM需要深度挖掘客户服务需求,整合原来银行网点的功能,逐步转变为银行一体化、智能化自助业务办理终端。” “整个ATM的业务都会是下滑趋势。”江瀚预测,未来在相当程度之上,ATM存取款业务是否还有需求量,都会是一个未知数。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亦认为,未来,若其他银行有更安全便利的替代方式,预计也会逐步跟进关闭“扫码存款”功能。
滚动